憑借在新能源行業豐富的經驗,利元亨研究院院長杜義賢關于數字化轉型的觀點值得深思。在他看來,對于企業來說,智能制造是工具,而非目的。因此,企業數字化轉型要回歸到經營的本質。這也正是利元亨“予制造以生命”理念的實踐。

廣東利元亨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杜義賢

廣東利元亨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杜義賢

對于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來說,智能制造已經成為下一個競爭“高地”。這一趨勢在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動力電池產業鏈上表現得尤其突出。

“現在的輿論環境鋪天蓋地在講,‘一定要數字化轉型,不轉型就死了’。不轉型,將來的發展會非常受局限,但更不能盲目跟風。”在此前舉行的第10屆中國(深圳)電池新能源產業國際高峰論壇上,廣東利元亨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杜義賢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專訪時如此表示。

作為全球第一梯隊的鋰電裝備頭部企業、數智化工廠領域的先進企業,利元亨主要從事智能裝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憑借在新能源行業豐富的經驗,杜義賢關于數字化轉型的觀點值得深思。在他看來,對于企業來說,智能制造是工具,而非目的。因此,企業數字化轉型要回歸到經營的本質。這也正是利元亨“予制造以生命”理念的實踐。

利元亨推出海葵制造

助力數據從采集、分析到應用

企業要進行數字化轉型,數據的采集、分析與應用缺一不可。利元亨了解客戶的生產工藝,它所提供的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正是從設備切入,因此能夠清晰掌握數據的采集點。

“明確數據的采集點和采集頻率,這很關鍵。企業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數據采集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在正確的位置以正確的頻率進行數據采集。”杜義賢告訴記者,這樣才能把有用的數據提取出來,反之則可能會造成數據災難。造成的后果,要么是有用的數據完全淹沒在無用的數據中,要么是采集的數據顆粒度太粗,無法進行分析。因此,這就要求裝備企業要對新能源行業和數字化了解深入,否則不能建立起來有效的數字化系統。

不過,杜義賢也告訴記者,并非只有自動化設備數字化系統才能采集數據。“一些裝配環節需要借助工具手工完成,比如扳手擰螺絲。在這個過程中,扳手可以作為一個數據采集工具,記錄下擰螺絲的圈數、每圈的力度等數據。這些數據對電池pack螺栓的均衡性分析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杜義賢表示,盡管這些操作手工完成,但仍可以通過數據來保證其準確性和可靠性。

記者了解到,利元亨目前為新能源行業的頭部企業提供數智整廠解決方案,包括鋰電、光伏、氫能、電驅、智能倉儲等領域。據悉,與一些傳統行業相比,鋰電行業的數字化水平相對來說較高,基本已經實現整個生產過程對數據的采集和分析。

深耕行業多年,利元亨對新能源行業的數字化現狀有深刻的認識。杜義賢認為,接下來需要更深入探討數據的實際應用。目前對數據的應用,集中在行業頭部企業,它們已經在實踐將生產過程中的數據應用于提升產能、提高良品率、為下一代產品研發提供更有效的決策支持等。這正是利元亨提供的數智化轉型方案為客戶實現的目的。

記者了解到,利元亨為客戶提供的一攬子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不僅包括生產所需的硬件,還有讓這些“鐵疙瘩”有效運轉起來的數字化系統,即海葵智造·數智化整廠解決方案。具體來看,海葵智造分為智能設備、大數據底座平臺“海葵云”、軟件應用三大部分,通過數據治理+應用管理兩個解決方案,提升鋰電企業綜合運營指標。

“以前,大家不太重視數字化,只把電池快速做好就行了。如今,僅僅局限于把電池做好,遠遠不夠。沒有歷史、沒有數據,就沒有辦法傳承,無法成就一家真正做高科技的工業企業。”杜義賢說。

他認為,把數據積累起來,就能夠發現存在的問題,后面才有可能改進和優化。更重要的是,數據的積累是對未來發展進行預測的前提。他提到,現在,整個動力電池行業正處于“電芯越做越大”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行業或企業預測刀片電池390、590……再往前如何演化的路徑,理論分析很重要,但‘以史為鑒’更重要。換句話說,除了理論的推導,還要有數據的沉淀。

數字化轉型的三種困境

利元亨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利元亨目前已經積累了深厚的數字化轉型經驗。針對企業數字化轉型面臨的困境,杜義賢提到了三點:

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理解不夠深刻,沒有統籌規劃的藍圖。這也是最大的因素。企業數字化轉型要有“一張藍圖干到底”的決心,經營者或決策者要沉下心來,繪制這張藍圖,并以此指導各個部分去實施。如果只注重局部提升,只能算技術改進。

企業需要提升人員技能、以及數字化的認知和素質。數字化系統的打造,并不是交鑰匙工程或單純的買賣,企業內部人員的技能也需要得到提升。尤其是關于自動化和數字分析的IT人員,人數要增長,技能要提升。不過,很多企業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生產一線的人員減少了,對設備的管理和維護的人員,尤其是他們的技能和認知是要提升的。

企業對數字化要有清晰認知,想清楚企業數字化轉型想達到的經營目標,是提質、增效,亦或是降本,一定要回歸到企業經營的本質。通過數字化手段來實現經營目的,不能夠把數字化工具當作目的。

杜義賢告訴記者,現在行業里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綠色工廠、燈塔工廠、零碳工廠,最終的落腳點和考核指標并不是智能設備和數字化系統,而是能源利用率提升了多少、碳排放減低了多少、生產效率提升了多少、成本降低了多少、品質提升了多少等,仍然是和經營直接相關的指標。

企業回歸本質,就是提質降本。據了解,在提質方面,利元亨所提供的智能裝備在不斷更新迭代優化,整個生產過程由數字化控制,實時采集生產質量,從而進行提質。在降本方面,利元亨所提供的硬件設備能夠降低人工成本,長時間來看,投入產出比非常劃算。

據悉,利元亨數智化整體解決方案所采集的數據,在加上分析軟件,能夠給企業在生產制造過程中提供良好的建議。比如,氫能現在還在發展初期,在氫能生產過程中,對生產線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后,能夠給氫燃料電池制造企業設計者提供建議,對生產、品質控制以及自動化生產有極大提升。

[責任編輯:張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利元亨
鋰電裝備
杜義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