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5月5日發表的署名文章中就指出,一些中國企業已經在法國設立了電池工廠。中國政府支持更多中國企業到法國投資,也希望法方為他們提供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

從主席訪法,看中國電池產業鏈破局壁壘出海歐洲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同法國總統馬克龍共同出席中法企業家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閉幕式 圖片來源:新華社

當地時間5月5日下午,應法蘭西共和國總統馬克龍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此次訪問是習近平主席時隔5年再度訪歐,也是習近平主席第三次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

在兩國建交60周年之際,又恰逢全球能源產業轉型的重要周期,此次出訪中,中法雙方圍繞共享新能源產業轉型達成共識而展開。而鋰電產業作為中國新能源產業全球引領的排頭兵,也成為本次訪問期間兩國企業戰略攜手的熱門領域。

國家主席習近平5月5日發表的署名文章中就指出,一些中國企業已經在法國設立了電池工廠。中國政府支持更多中國企業到法國投資,也希望法方為他們提供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

而馬克龍在巴黎愛麗舍宮同習主席會談后共同會見記者時表示,法方歡迎中國市場在農業食品、航空、電信和金融等領域對法國企業開放,同時也鼓勵中方企業在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等領域的投資和創新。

從主席訪法,看中國電池產業鏈破局壁壘出海歐洲

從主席訪法,看中國電池產業鏈破局壁壘出海歐洲

5月6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同法國總統馬克龍共同出席中法企業家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閉幕式,并發表題為《繼往開來,攜手開創中法合作新時代》的重要致辭。會議上,中法企業家就中法“創新與產業合作”“綠色經濟與低碳轉型”“新興技術與可持續發展”等主題進行討論,相關企業還進行了合作簽約儀式。

據悉,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遠景科技集團董事長張雷、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等鋰電產業鏈企業家代表,應邀出席了中法企業家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并參與交流。

可以看到,零碳轉型、綠色振興已經成為法國乃至整個歐洲國家的重要發展目標,借助中國在綠色電池產業鏈上的領先優勢,雙方優勢互補,通過技術方案、本土產能、供應鏈、市場、資本的深度交織與融合,將加速全球汽車電動化、實現全球能源結構轉型。

值得一提的是,參與中法企業家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的三家動力電池企業也是當前全球化第一陣營的電池企業,作為全球主流車企核心供應商,這些企業也均在歐洲市場布局了優質的動力電池產能。

從主席訪法,看中國電池產業鏈破局壁壘出海歐洲

遠景動力法國工廠

據悉,遠景動力在杜埃為雷諾汽車建設的電池工廠是法國首個、也是唯一在建的電池超級工廠,目前已完成封頂,進入設備安裝階段,將計劃于2025年投產。

2021年6月,在法國總統馬克龍見證下,遠景動力與法國雷諾集團達成全面戰略合作,約定五年內將向雷諾提供40GWh至120GWh動力電池產品。遠景動力同時宣布,將在杜埃建設法國第一家數字化、綠色的動力電池超級工廠,2030年將實現年產能24GWh、并具備實現 40GWh的擴容潛力。

遠景動力背后的遠景科技集團早在十年前就已開始布局法國市場業務,積極發展與法國等歐洲國家企業的戰略合作。此次訪法同期,遠景攜手蘇伊士集團,將共同在法國創建零碳電池產業園。該計劃涵蓋可再生能源供應、電池材料生產和回收及數字智能平臺等多個領域。此外,遠景還與法國工業工程領軍企業法孚集團簽署全面合作協議。法孚和遠景將充分發揮雙方優勢,推動氫能、電池裝備和數字智能等領域的合作。

同期,廈門鎢業控股子公司廈鎢新能源與法國ORANOSA公司簽署《建立電池產業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協議》,旨在加強雙方在生產電動車電池正極材料方面的合作伙伴關系。此前,雙方曾宣布共同投資約15億歐元,分批建設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及其電池回收生產線,未來將為當地提供1000多個工作崗位。

除了法國,中國鋰電產業近幾年也在歐洲大陸加速布局:作為連續七年位居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榜首的寧德時代,也正在積極地擴展歐洲市場。目前,寧德時代相繼與寶馬、大眾、戴姆勒、Stellantis、沃爾沃等客戶建立深度合作關系,動力電池產品已廣泛出口到歐洲市場。在產能布局上,寧德時代在德國圖林根州的首家海外工廠于2023年1月正式量產,該項目目前是德國最大的鋰電池工廠;2022年8月,寧德時代宣布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市新建一座100GWh的電池工廠,建成后將成為歐洲產能最大的電池工廠,這也是寧德時代在歐洲的第二座動力電池工廠。

億緯鋰能也正在積極拓展歐洲的合作與布局,在去年5月宣布在匈牙利建設生產基地,大規模生產圓柱型鋰離子動力電池,并與寶馬、梅賽德斯奔馳、捷豹路虎等歐洲知名車企達成合作。

此次中國國家領導人出訪歐洲期間,中國電池企業家代表隨訪出席無疑體現了中國動力電池產業技術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中國政府也堅持開放的態度與各國開展合作,推動綠色發展。

中法已攜手走過一甲子,未來隨著兩國在綠色電池供應鏈層面的合作不斷深化,將進一步推動中國與歐洲各國之間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等新能源產業領域的合作,助力歐洲電動化轉型,盡快實現零碳目標。

[責任編輯:趙卓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新能源
鋰電池
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