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載國鴻氫能產品的燃料電池汽車約6000輛,累計安全行駛里程超過250,000,000公里。國鴻氫能擁有具規模的燃料電池電堆生產線,生產母機100%自主化,燃料電池電堆出貨量超550,000kW,領跑燃料電池電堆國產化替代。

中國電池新能源產業鏈調研團一行參觀考察國鴻氫能

中國電池新能源產業鏈調研團一行參觀考察國鴻氫能

電池百人會-電池網3月28日訊(張倩 王旭東 浙江嘉興報道)作為新興的清潔能源交通方式,我國正對氫能源汽車應用領域進行不斷探索,政策層面也多次發文提到,大力推動新能源、氫燃料電池汽車全面替代傳統能源汽車。我國初步形成五大燃料電池汽車政策支持示范城市群,政策紅利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推廣并沒有得到顯著提升。

據國鴻氫能科技(嘉興)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鴻氫能,股票代碼:09663)副總經理燕希強分析,推廣難點主要在于:一方面,加氫站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另一方面,考慮到安全及成本,氫氣的生產和儲存技術還需要進一步成熟。此外,市場訂單還不夠成熟,推廣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在燕希強看來,目前燃料電池汽車發展主要還是靠政策,真正做到市場化還需要補齊技術、價格、基礎設施短板,需要全產業鏈、全社會的力量。

中國電池新能源產業鏈調研團一行參觀考察國鴻氫能

國鴻氫能副總經理燕希強

國鴻氫能副總經理燕希強

3月27日上午,中國電池新能源產業鏈調研團一行到訪國鴻氫能,與副總經理燕希強等相關領導交流座談,并參觀展廳。

據燕希強介紹,國鴻氫能成立于2015年6月,是一家以燃料電池電堆及動力系統、分布式發電、制氫裝備為核心產品的氫能裝備公司。2022年9月,國鴻氫能總部遷址浙江嘉興港區,打造“1+2+3+4+N”總部基地項目,即1個總部基地、2個上市平臺(H股、A股上市)、3個中心(氫能源研發科創中心、氫能運營數據中心、碳核算(交易)中心)、4個核心產業(雙極板、電堆、動力系統、制氫裝備)、N個關聯產業項目(發揮龍頭效應,帶動催化劑、膜電極、空壓機、氫氣循環系統等產業)集聚,打造“世界級”氫能核心裝備產研中心。

中國電池新能源產業鏈調研團一行參觀考察國鴻氫能

市場方面,2023年,國內燃料電池汽車上牌銷量為7653輛,同比增長52.8%;國內燃料電池上牌車輛裝機量為737.2MW,同比增長49.8%。燕希強稱,市場方面,搭載國鴻氫能產品的燃料電池汽車約6000輛,累計安全行駛里程超過250,000,000公里。國鴻氫能擁有具規模的燃料電池電堆生產線,生產母機100%自主化,燃料電池電堆出貨量超550,000kW,領跑燃料電池電堆國產化替代。

中國電池新能源產業鏈調研團一行參觀考察國鴻氫能

研發方面,國鴻氫能擁有一支集多位院士為指導、多位全職博士、超過200人的專職燃料電池技術研發創新團隊,公司已申請專利超200項、發明專利超100項,并已牽頭或參與多個國家重大項目,產品各項指標均達到甚至超過國外同類產品水平。

中國電池新能源產業鏈調研團一行參觀考察國鴻氫能

中國電池新能源產業鏈調研團一行參觀考察國鴻氫能

同時,國鴻氫能已完成多代自主電堆和系統的研發,實現生產母機完全自主,大幅提升了國產設備的制造水平和自動化生產能力。

應用方面,目前國鴻氫能產品已應用在全國20多個省、40多個地區,并實現出口。全國已上牌的燃料電池汽車,近半數使用國鴻氫能產品,運營場景包括道路運輸、軌道、電源、船舶、叉車和軍工等。

資本方面,國鴻氫能于2023年12月5日成功登陸港交所主板,發行市值100億港幣;作為嘉興孵化及培育的氫能領軍企業,國鴻公司順利成為港區第四家上市公司。

股東方面,國鴻氫能吸引了眾多具有戰略協同效應的產業投資者和知名投資人,各類國資持股占比超過50%,如中車基金、珠三角/長三角/青島/陜西/內蒙/重慶多地國資、徐工、中金、鼎暉、涌鏵、中電科等極大增強了公司的產業上下游協同能力。

產業方面,2023年,國鴻氫能大功率燃料電池系統項目正式投產,氫燃料電池系統年產能5000套,達產產值20億元;在商業化應用上,公司助力嘉興超百臺氫能重卡規模化落地,實現我國氫能動力軌交系統出口零的突破,為嘉興打造長三角氫能創新應用示范先行地助力。

【中國電池新能源產業鏈調研行】

【中國電池新能源產業鏈調研行】

自2014年開始,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電池百人會、ABEC、海融網、電池網、我愛電車網、能源財經網已連續11年堅持開展“中國電池新能源產業鏈調研行”活動。

11年來,調研團走遍全國19個省,調研采訪百余家上市公司或擬上市公司,以及地方政府、大學機構等,深入了解企業和地方產業布局與未來發展方向,就企業現狀、存在的問題、地方產業鏈招商引資提出資源整合、資本對接等建議;推動調研企業品牌形象的推廣,促進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形成相關調研報告與數據分析等;洞察行業真相,反饋行業聲音,報道典型案例,傳播正能量,為地方招引賦能,與全產業鏈企業和地方共同努力,助力中國繼續保持電池新能源強勁發展勢頭,創領綠色能源新時代。

[責任編輯:陳長清]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氫能
燃料電池電堆
國鴻氫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