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汽車與動力電池,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優勢已經很明顯。而國際市場是中外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競爭的主戰場。

動力電池

最近有兩則消息,值得業界認真關注:

其一,韓國LG新能源7月30日宣布,近日,公司新承攬磷酸鐵鋰動力電池供應合同,價值43億美元,為期三年。合同期可延長至7年,并可以擴大供貨份額。這則消息值得業界注意的有以下三點:一是韓國LG新能源是世界排名前列的動力電池供應商,是我國動力電池的主要競爭對手。二是該企業在三元鋰離子電池方面,一直處于世界第一梯隊,而在磷酸鐵鋰電池方面落后于我國頭部企業。這一則消息說明,該企業已掌握了先進的磷酸鐵鋰電池的生產技術。三是這次宣布的合同金額,接近其2024年營業額的1/4,如果合同順利實施,該企業在世界范圍的競爭力將明顯加強。一句話,在國際地緣政治形勢相對不利的情況下,我國動力電池產業的磷酸鐵鋰優勢正在失去。

其二,韓國LG新能源與同樣世界排名前列的生產動力電池的日本松下能源公司,于2024年5月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聯合設立專注于鋰離子電池的專利池(以下簡稱郁金香聯盟),郁金香聯盟號稱擁有前述兩家公司的1500個專利族,5000余項專利。今年上半年,郁金香聯盟向我國動力電池生產企業欣旺達與另一家生產消費電子為主的鋰電池生產企業發起專利訴訟。今年5月和7月,德國慕尼黑地方法院兩次裁定欣旺達等公司敗訴,法院要求停止銷售、召回產品并賠償專利補償金。這一則消息值得關注的也有三點:一是郁金香聯盟是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專注于鋰離子電池的專利聯盟。二是該聯盟目的非常明顯,就是遏制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發展,為LG新能源和松下能源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爭取更有利的發展條件。三是在動力電池領域,專利博弈的主戰場將在國際市場。

對于以上兩則消息,筆者的看法是:

一、國際市場是中國動力電池產業的下一個主戰場。

雖然中國新能源汽車與動力電池存在內卷式競爭等問題,但是從國際競爭的角度看,中國新能源汽車與動力電池具有最強的競爭力。汽車產品動力新能源化已成為國際發展大趨勢,不可逆轉。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新能源汽車與動力電池產業,可以保持技術先進、創新速度快、成本較低的優勢,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中國新能源汽車與動力電池,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優勢已經很明顯。而國際市場是中外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競爭的主戰場。

二、中國動力電池產業需要組織起來,當前重點工作是反內卷和爭取良好的國際發展環境。

一是要加強行業自律,有效地遏制內卷式競爭。包括停止產能無序擴張,抵制低于成本銷售的不正當行為。還要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防止過度壓成本,傷害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近兩年,內卷式競爭已造成產業鏈創新被大幅壓縮,急需休養生息。

二是加強知識產權建設。與落后追趕先進的階段不同,我國動力電池產業已進入創新引領階段,知識產權問題已成為限制中國動力電池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的主要短板。行業內部的知識產權亂象肯定會傷害長遠發展,急需糾正,需要建立正常的有利于創新發展和新技術傳播的知識產權生態。對外就需要聯合起來,抵御國際大公司用知識產權問題限制中國動力電池產業走出去。雖然中國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較晚,在初始專利方面不占優勢,但目前中國已成為動力電池專利第一大國,在應用、裝備等方面,在細分材料領域,在后發展的磷酸鐵鋰及鈉電池等新型電池領域,也有自己足夠的優勢。

三是對外要加強國際交流,為中國動力電池產業走出去創造條件。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市場體量大、技術先進、產業鏈全,積極走向國際市場,既有利于中國動力電池產業的發展,也有利于國際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產業體系的建設,有利于全球減碳目標的實現。

要實現上述目標,需要強大的行業組織。要盡快完成動力電池行業組織從產業創新聯盟向動力電池工業協會的過渡。

三、希望政府有關主管部門,認真研究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的國際競爭態勢,制定相應政策,指導和支持中國動力電池產業走出去。

政府部門支持動力電池產業加強基礎研究和新型電池研究,提醒中國動力電池生產企業不要滿足于現階段的競爭優勢,要立足當下,放眼長遠,無疑是正確的。政府部門提醒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要防止技術過分外溢,傷害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也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在國際市場正成為競爭主戰場的現在,要更多放眼國際,指導和支持中國動力電池頭部企業走出去。我們要防止自我封閉,這是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需要,也是體現全球命運共同體應有的國際擔當。

ABEC 2025

[責任編輯:陳語]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新聞熱線:400-6197-660-1

電池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