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力電池領域,中企正在2023年迅速搶占海外市場份額,這一年也被視為收獲期。

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電池百人會理事長于清教

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電池百人會理事長于清教

“鋰電池行業產能過剩下,國內市場競爭壓力加大,產業鏈開拓海外市場的積極性會更高。”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電池百人會理事長于清教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特別是海外儲能市場,預計在出口方面會有不錯的表現。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3年,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1.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大關,增長29.9%。

中汽協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達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我國動力和其他電池合計累計出口達152.6GWh,占前12月累計銷量20.9%。

在動力電池領域,中企正在2023年迅速搶占海外市場份額,這一年也被于清教視為收獲期。

據電池網梳理,2023年,國軒高科、億緯鋰能、欣旺達、蜂巢能源、昂華、豪鵬科技、派能科技等電池廠商率先發力,項目規劃陸續落地歐美及亞洲,隨后,電池材料應聲而動,天賜材料、龍蟠科技、海亮股份、格林美、長遠鋰科、比亞迪、華友鈷業、璞泰來、諾德股份、廈鎢新能、道氏技術、新宙邦、華友鈷業、中偉股份、當升科技、容百科技、杉杉股份、貝特瑞等24個項目追隨而至。

從市場表現來看,在2023年,頭部電池企業海外擴產項目也逐漸進入實質性階段。寧德時代德國圖林根州電池工廠迎來投產,正式供應歐洲周邊客戶;國軒高科德國哥廷根工廠、美國弗里蒙特工廠、泰國合資工廠一期逐漸投產下線;蜂巢能源泰國工廠也進入產品下線環節;同樣為位于泰國的上汽正大電動汽車電池工廠也迎來投產......

受益于電池企業出海加速,材料及設備廠商海外布局也在提速。2023年,華友鈷業、永瑞控股、億緯亞洲等多方合資打造的印尼華飛材料項目投產;同樣在印尼投建項目的力勤資源,其電池級硫酸鎳項目進入量產狀態;新宙邦、瑞泰新材在波蘭布局的電解液項目也已宣布投產;匈牙利恩捷首條產品線正式貫通......

據韓國市場調研機構SNE Research數據,2023年1-11月,全球(不含中國)銷售的電動汽車(EV、PHEV、HEV)電池裝車量約為282.9GWh,較去年同期增長48.8% 。包括寧德時代在內的中國企業在非中國市場的增長率高于中國國內市場,從而迅速擴大其全球市場份額。

對于鋰電池產業而言,歐美是重要的出口目的地,這源于其較高的毛利率。

2023年12月1日,美國政府發布《通脹削減法案》外國敏感實體指南,中國電池生產商等新能源車供應鏈企業將會被排除出《通脹削減法案》稅收抵免的受益群體。進入2024年第一天,美國新的電池采購規定正式生效,符合美國電動汽車稅收抵免資格的電動汽車車型數量從原先的43個減少到了19個。

日前,福特汽車發言人明確表示,福特汽車公司在IRA法案和指南中沒有看到“任何將我們與中國電池生產商寧德時代的技術許可合作排除在補貼資格外的內容”。這意味著寧德時代與福特的技術合作,未被排除在新細則已生效的IRA法案補貼之外。

于清教表示,對于中國動力電池企業而言,美國市場的競爭環境確實不友好,但儲能等市場還有機會。而在動力電池市場突圍,除了在當地建廠之外,技術突圍也是選擇之一。從福特和寧德時代的合作來看,通過技術合作突圍是可行的,但這一方式,更適合具有強大技術儲備的頭部企業。

[責任編輯:張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新聞熱線:400-6197-660-1

電池網微信
鋰電池
動力電池
于清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