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與雅保中美兩大巨頭相繼停產的背后,表面上是采礦證到期未續以及生產安全等原因,實則暗藏更深層次的行業變革。

圖/寧德時代

圖/寧德時代

在全球能源轉型加速的背景下,鋰作為“白色石油”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近期中美兩大鋰產業巨頭——寧德時代(300750)與雅保幾乎同時傳出停產消息,掀起軒然大波。

兩大巨頭陷入停產風波 鋰礦板塊股票全線大漲

8月11日,寧德時代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回應,公司在宜春項目采礦許可證8月9日到期后已暫停了開采作業,正按相關規定盡快辦理采礦證延續申請,待獲得批復后將盡早恢復生產,該事項對公司整體經營影響不大。

資料顯示,寧德時代旗下宜春時代新能源礦業有限公司是當地8家涉鋰礦山企業之一,擁有的宜豐縣圳口里—奉新縣枧下窩礦區陶瓷土(含鋰)采礦權始于2022年8月9日,于2025年8月9日到期,產能規模較大。

無獨有偶,就在寧德時代停產消息發酵次日(8月12日),市場傳出全球鋰業另一巨頭雅保在智利的碳酸鋰生產線因生產安全問題部分停產的消息。

據了解,雅保在智利的碳酸鋰總產能為8萬噸/年。據媒體與相關人員核實,對方表示暫未收到相關信息。

寧德時代鋰礦停產落地,以及雅保智利產線傳聞停產,引發資本市場“狂歡”,鋰礦、鹽湖提鋰、稀有金屬、鋰電池等相關概念股集體走強,碳酸鋰期貨合約漲停,現貨鋰價持續上行。

SMM數據顯示,鋰價已連漲五日!8月13日,SMM電池級碳酸鋰指數價格80,946元/噸,環比上一工作日上漲2822元/噸;電池級碳酸鋰7.9-8.3萬元/噸,均價8.1萬元/噸,環比上一工作日上漲3000元/噸。

新規監管趨嚴 鋰業告別野蠻生長

兩大巨頭相繼停產的背后,表面上是采礦證到期未續以及生產安全等原因,實則暗藏更深層次的行業變革。一方面,政策合規成本激增,全球主要鋰產區加強資源管控;另一方面,鋰價暴跌,高成本產能難以為繼。

今年7月中旬,江西宜春市自然資源局,因礦權存在越權審批問題,將含鋰礦以“陶瓷土礦”名義辦理手續,要求8家涉鋰礦山企業在9月底前完成儲量核實報告編制。其中,寧德時代旗下宜春時代新能源礦業有限公司在8家涉鋰礦山企業之列。

據悉,2022年4月,寧德時代通過全資子公司以8.65億元競得江西省宜豐縣圳口里-奉新縣枧下窩礦區陶瓷土(含鋰)探礦權,枧下窩礦區采礦證登記的實際開采礦種為陶瓷土,伴生氧化鋰資源量265.68萬噸,折合碳酸鋰當量約657萬噸。

鋰礦開采的審查監管力度之所以升級,背后是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新版《礦產資源法》。新《礦產資源法》在國家礦產資源安全保障、礦業權配置方式、礦業權登記性質、礦業用地、礦區生態修復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創新性制度規定。

另外,2025年7月1日生效的新《礦產資源法》將鋰列為獨立礦種,提高伴生礦認定標準(氧化鋰品位需≥0.4%)。枧下窩礦區氧化鋰含量僅0.27%,低于新規標準,需重新申報礦種,面臨資源稅補繳的壓力。

監管政策的收緊,本質上是為了遏制內卷式的惡性競爭,強化市場的優勝劣汰機制。不難看出,一場圍繞鋰礦資源的收緊整頓行動已悄然展開,鋰資源開發正從過去的野蠻生長階段,邁入規范發展的全新周期。

碳酸鋰或迎來價值重估 技術升級催生新機遇

天風證券分析,此次寧德時代鋰礦爭議落地,對江西地區后續類似問題有代表性意義,碳酸鋰供給收縮預期加劇,或迎來價值重估。

財通證券研報指出,江西多個鋰礦或因礦證審批流程也面臨停產可能,或導致每月7000噸~8000噸碳酸鋰當量受到影響。瓷土礦轉鋰土礦對應稅率也將大幅提高成本,疊加9-11月傳統旺季供需更緊,多重因素推高碳酸鋰價格。

SMM分析,從交易情況來看,大部分企業還是以觀望情緒為主。但因部分下游企業存在一定剛需采購需求,疊加上游及貿易商普遍存一定惜售情緒,使得碳酸鋰現貨成交價格重心持續大幅上移。考慮碳酸鋰供應收緊預期,疊加需求旺季周期,預計碳酸鋰現貨價格仍有上漲空間。

需求端的表現為鋰價提供了另一重支撐。今年1-7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23.2萬輛和82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9.2%和38.5%,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5%;我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355.4GWh,累計同比增長45.1%。隨著“金九銀十”旺季的到來,需求有望進一步走強。

值得注意的是,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企業紛紛發力提升產品競爭力,聚焦技術升級所催生的新機遇。

7月,江西省宜春市生態環境局披露了《江西鈳智新能源年產1萬噸碳酸鋰技術升級改造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擬批準公示》,項目主要變更內容包括以下6個方面,包括對原鈳智廠區鋰云母焙燒生產線進行技改,由鋰云母原料改為鋰輝石原料等,項目技改完成后,可實現電池級碳酸鋰10000t/a、磷酸鐵4000t/a等。

6月,中礦資源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降低鋰鹽業務生產成本,加速推進智能制造轉型升級,深化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公司下屬全資公司中礦鋰業擬對年產2.5萬噸鋰鹽生產線進行綜合技術升級改造,投資建設年產3萬噸高純鋰鹽技改項目。據悉,該項目總投資額約為1.207億元,停產檢修及技改時間約為6個月。

3月,中國五礦鹽湖一里坪鋰項目三期技改工程順利完成投料試車,標志著全球首個鹽湖原鹵吸附工業化項目取得重大突破。本次技改項目采用中國五礦鹽湖自主研發的“原鹵高效提鋰技術”,通過吸附工藝革新將鋰綜合收率提升近100%,生產周期大幅縮短,預計年增碳酸鋰產能15,000噸。

ABEC 2025

[責任編輯:張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新聞熱線:400-6197-660-1

電池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