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網站信息顯示,8月20日,四川英發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英發睿能”)遞交IPO申請,中信建投國際、華泰國際為其聯席保薦人。
資料顯示,自2016年成立起,英發睿能即專注于光伏電池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在四川宜賓和綿陽、安徽天長,以及印度尼西亞擁有四個生產基地。
圖源:英發睿能
產能布局方面,2022年6月,英發睿能開始建設在四川宜賓的生產基地,成為首批入駐的光伏企業。
截至2025年4月30日,英發睿能的產能主要包括N型TOPCon電池片32.7GW年產能(基于截至2025年4月30日的產能10.9GW年化計算)。
英發睿能表示,目前公司產能均已轉換為市場主流的182mm型號及以上大尺寸電池片,在光伏產業新城四川宜賓布局了較大規模的N型TOPCon產能電池片產能,充分利用宜賓的光伏集群效應及區域資源,與同樣在宜賓開展業務的產業鏈上下游廠商深度協同。
此外,英發睿能2024年還在印度尼西亞設立了首個海外制造基地,定位為輻射東南亞、中東及歐美市場的重要樞紐。公司計劃建設印尼基地二期,到2026年6月再新建五條生產線,新增年產能達到3GW。
據市場咨詢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按2024年的出貨量計,英發睿能是全球第三大N型TOPCon電池片專業化制造商,全球市場份額達14.7%。
業績方面,2022年至2024年,英發睿能營收分別為56.43億元、104.94億元和43.59億元,2025年前4月錄得營收24.08億元。2023年到2024年,公司營收大幅下滑58.5%,主要系P型PERC電池片業務退出所致。2022年至2024年,公司凈利潤分別為3.5億元、4.1億元以及-8.64億元。2025年前4月,英發睿能凈利潤回正,達到3.55億元。
客戶方面,英發睿能的主要客戶為光伏組件制造商,2022年、2023年、2024年以及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四個月,來自公司五大客戶的收入分別為人民幣28.083億元、人民幣59.231億元、人民幣23.843億元及人民幣9.508億元,分別占公司同期總收入的49.7%、56.5%、54.7%及39.6%。同期,來自公司最大客戶的收入分別占公司總收入的19.7%、24.4%、20.5%及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