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科新源參展CIBF 2025
電池百人會-電池網5月19日訊(林音 廣東深圳報道)研究機構EVTank、伊維經濟研究院聯合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共同發布的《中國鋰離子電池電解液行業發展白皮書(2025年)》數據顯示,在鋰離子電池尤其是儲能電池的帶動下,全球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出貨量達到166.2萬噸,同比增長26.7%。
出貨量的增長反映出行業的旺盛需求,然而,從市場規模來看,卻是另外一番景象。EVTank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電解液市場規模為409.8億元,同比下滑21.5%,延續了2023年同比下滑的趨勢,主要原因在于電解液價格的下滑。
不少業內人士評價,鋰電池的價格戰正讓整條產業鏈陷入一場遲遲盼不到春天的“寒冬”,材料市場尤甚。
海科新源總經理馬立軍
在這看似嚴峻的形勢下,5月16日,海科新源(301292)總經理馬立軍在與電池網交流時指出,盡管充滿挑戰,但全球鋰電池市場其實依舊維持著20%~30%的快速增速。從行業發展階段來看,電解液賽道在2025-2027年將步入產能出清的關鍵“決賽階段”。伴隨落后產能退出,供大于求的趨勢逐漸向好。
與此同時,馬立軍介紹,海科新源已通過高附加值產品研發、核心客戶戰略合作、海外布局等途徑,積極應對行業周期性波動,并取得良好成效。
電解液溶劑龍頭地位穩固 一體化多元布局打開新空間
海科新源成立于2002年,總部坐落于山東東營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作為國家工信部認定的電解液溶劑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公司專注于新能源電池材料的創新研發,通過電池產業鏈一體化布局,進一步鞏固了行業龍頭地位。
具體來看,海科新源鋰電池電解液材料核心產品目前包括電解液溶劑和添加劑,終端可應用于動力電池、數碼電池、儲能電池等領域。
其中,在電解液溶劑領域,海科新源屬于絕對的產業龍頭。單從產品來看,公司電解液溶劑就涵蓋電子級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是國內少數能同時供應5種鋰電池碳酸酯溶劑的生產企業之一。
在市場拓展方面,憑借23年在電解液溶劑領域的深耕,海科新源在技術、研發、質量等方面形成了顯著優勢,獲得了下游頭部客戶的廣泛認可,積累了諸如天賜材料、比亞迪、瑞泰新材、enchem、soulbrain、中央硝子等優質核心客戶資源,并在這些龍頭企業材料供應體系中,占據A供地位。通過這些下游客戶,公司產品已覆蓋特斯拉、比亞迪、寧德時代、LG、三星SDI及松下等全球知名車企及鋰電池巨頭。
緊密綁定下游核心客戶,2024年海科新源電解液溶劑銷售較2023年增長30%,全球市場占有率超40%,再創新高。
當前,在鋰電池迅猛發展并競爭激烈的背景下,電解液市場呈現出一體化供應的顯著趨勢。海科新源在持續鞏固電解液溶劑龍頭地位的同時,也正在積極打造第二增長曲線——新型添加劑和鋰鹽。
在CIBF 2025展會上,海科新源帶來了三大儲備新產品:一是廣泛應用于鋰電池領域的“電解液添加劑與鋰鹽(碳酸亞乙烯酯VC雙氟磺酰亞胺鋰LiFSI硫酸乙烯酯DTD四氟硼酸鋰LiBF4氟代碳酸乙烯酯FEC二氟草酸硼酸鋰LiODFB)”;二是順應于快充、寬溫域、高電壓等電池發展的儲備新產品羧酸酯溶劑和氟代溶劑;三是,帶來十幾種應用于動力、儲能、3C領域的新型鈉電鋰電雙體系材料應用解決方案。
“公司電解液材料碳酸酯溶劑和添加劑產品種類豐富,未來將實現一體化供應,增強在鋰電池電解液行業的競爭優勢。”在馬立軍看來,公司的碳酸酯產品作為成熟的主打產品,市場表現出色;而羧酸酯、氟代溶劑等儲備項目投產后,將進一步豐富產品線。
馬立軍還著重強調,海科新源始終嚴格執行IATF16949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對產品品質進行全鏈條把控,確保每一款產品都達到高標準。也正因如此,公司多年來榮獲比亞迪、天賜材料等客戶授予的優秀供應商稱號,這也是對海科新源產品品質與服務的高度認可。
技術創新“反應堆”裂變 三大基地產能目標百萬噸
持續獲得市場認可背后,馬立軍認為,主要得益于海科新源始終堅持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和服務水平。
在技術研發方面,海科新源不遺余力,2024年研發投入占4%的營銷收入,公司擁有110多位科研人才,組建了強大的科研團隊,同時還設有2大研發中心、4個研發平臺,為技術創新提供了堅實的支撐。憑借持續的研發投入,海科新源積累了128項核心專利,并參與制定了12項行業標準,在行業內擁有較高的話語權。
技術創新“反應堆”裂變,海科新源不僅在碳酸酯溶劑領域成果豐碩,在電解液添加劑等細分賽道也極具市場競爭力。
其中,海科新源添加劑采用公司最新工藝,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還顯著提升了產品品質,有效為鋰電池降本增效。同時,公司還持續推出的自研新品種添加劑,能夠完美適配多種電池應用場景,充分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目前,公司添加劑產品已在市場上嶄露頭角,并備受關注,預計在2025年實現對電解液頭部企業的批量供應。
在解決電池使用痛點方面,海科新源也成績斐然。針對電池使用過程中的大倍率、高電壓、高安全性等問題,公司從材料端深入研發,憑借專業技術能力,為客戶提供精準有效的解決方案。無論是鋰電池還是鈉電池,海科新源都能憑借在材料研發領域的深厚積累,幫助客戶提升電池性能,使其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不僅如此,在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不斷提速的當下,海科新源早已搶占先機,積極布局。公司在固態電池電解質研發領域已申報兩項國家發明專利。其中一項聚焦雙三氟磺酰亞胺鋰(LiTFSI)生產工藝,通過簡化工藝、強化資源回收等創新突破,大幅提升了產品的經濟性與環保性;另一項則是在鋰鑭鋯氧(LLZO)晶體結構中引入鉭(Ta)元素,成功提高了材料的離子電導率。此外,還有諸多研發成果正在陸續申請專利。
基于當前電解液賽道的發展態勢,馬立軍分析認為,行業技術發展主要圍繞“高電壓、高安全、綠色化、低成本”四大方向推進,而海科新源的研發和產業化布局也緊密圍繞這些趨勢展開。值得一提的是,海科新源專門組建了技術團隊,針對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等多元化應用場景,開發高能量密度、高倍率、高安全性且寬溫域的電解液添加劑。
馬立軍著重強調,海科新源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借助規模化生產優勢,加強與上下游企業的協同合作,致力于為客戶提供高性能、高安全、低成本的電解液材料解決方案。
在馬立軍詳細介紹下,海科新源完善的產業版圖清晰呈現:目前,海科新源的業務布局已遍布全球,在亞洲、歐洲、北美設立了8家公司;國內方面,山東、江蘇、湖北3大產業基地正在穩步規劃推進中,其中山東和江蘇還分別設立了研發中心,為技術創新提供堅實支撐。在營銷網絡建設上,海科新源分別在中國、美國、歐洲、韓國設立了營銷中心,通過本地化策略,深度貼合當地市場需求,進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市場影響力和產品競爭力。
“公司借助三大生產基地和歐美倉儲中心的合理布局,實現了全天候覆蓋客戶的全球敏捷交付服務。同時,依托先進的數字化平臺,公司持續優化生產流程,大幅提升物流配送效率,進一步增強了市場響應能力。”據馬立軍透露,2026年,海科新源三大產業基地的產能規劃目標為100萬噸。
全球化戰略縱深推進 海外市占率劍指40%制高點
馬立軍認為,隨著國內電解液溶劑市場逐漸飽和,競爭日益激烈,海外市場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出口將成為國內電解液溶劑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這一轉變對企業的全球供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具備強大綜合實力的企業,才能在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中站穩腳跟。
海科新源正是這樣一家實力強勁的企業。在海外市場拓展方面,海科新源早已未雨綢繆。“公司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依托歐美倉儲中心實現快速高效交付;在美國市場積極布局,確保先發優勢。”這一清晰的戰略布局,為海科新源在海外市場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實際成果來看,2024年年報數據便是最好的證明。海科新源創新采用空運、DDP等交付方式,有效增強了客戶黏性,成功搶占競爭對手市場份額。數據顯示,公司全年海外電解液溶劑銷量較2023年增長14.31%。更為可觀的是,公司預估2025年全球市場份額將保持40%以上的領先優勢,若能達成這一目標,海科新源有望持續穩固全球市場份額第一的領先地位,進一步夯實其在鋰電電解液溶劑領域的龍頭地位。
在海外市場取得的優異成績,無疑為海科新源的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展望未來,馬立軍深知,要想持續為電池產業鏈輸送高純“血液”,企業在持續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的同時,還需全方位布局,構建更堅實的發展根基。
事實上,海科新源在企業發展的各個關鍵方面,均已規劃了清晰且極具前瞻性的發展路徑。
鞏固市場地位,提升運營效率:持續鞏固在電解液溶劑領域的龍頭地位,維持市場競爭優勢。不斷推進技術優化升級,實現降本增效,全方位提升運營效率,確保在全價值鏈上具備成本競爭優勢。加快鋰鹽和添加劑的市場切入速度,夯實穩定運營基礎,開辟新的業務增長曲線。
聚焦技術創新,提供定制產品:堅持技術創新驅動,為客戶提供定制化、高純度、高性價比的綠色低碳碳酸酯溶劑產品,助力客戶實現綠色制造,提升鋰離子電池材料業務的綜合競爭力。
加速成果轉化,優化產品布局:加快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發成果轉化,敏捷開展新產品研發布局,豐富產品線。借助技術創新平臺,大力發展鋰電池新型電解質和添加劑,持續探索固態電池新型電解質、鈉離子材料等領域,進一步完善產品矩陣。
推進項目建設,豐富產品種類:加快山東東營港高端電池材料生產基地建設,持續孵化新產品,豐富產品線,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