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縮短貨款賬期,有助于整車企業提升經營管理質效,加快建立現代化管理體系和做大做強。

汽車整車企業供應商賬款支付規范倡議

據“工信微報”消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9月15日發布《汽車整車企業供應商賬款支付規范倡議》。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加快,新能源汽車逐漸成為市場主流。但同已有百年發展的傳統燃油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時間還不長,產品結構、市場規模和產業形態還在快速變化,供應鏈體系還不成熟,供應商缺少穩定預期;產業鏈韌性還不強,需要上下游企業投入資金進行技術創新。整車企業延期支付貨款,將增加供應商經營壓力,直接影響企業投入,不利于產業技術創新和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建設。推動縮短貨款賬期,也有助于整車企業提升經營管理質效,加快建立現代化管理體系和做大做強。整車企業應著眼長遠,加強與供應商企業的互利共贏合作,相互扶持、相互成就,共建良好發展生態,共促產業高質量發展,共享產業發展紅利。

這位負責人說,17家重點整車企業克服困難作出供應商貨款“支付賬期不超過60天”的承諾,體現了企業的責任和擔當。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充分發揮新能源汽車行業企業交流會商機制作用,及時解決落實中的問題,多措并舉推動構建“整車—零部件”協作共贏發展生態,促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此外,9月15日,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理想汽車有限公司、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等八家汽車生產企業先后發表聲明,表示將積極落實《汽車整車企業供應商賬款支付規范倡議》,構建“整車—零部件”協作共贏發展生態,共同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此次八家企業具體聲明內容如下:

東風

9月15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汽車整車企業供應商賬款支付規范倡議》,為構建“整車—零部件”協作共贏生態、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明確指引。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汽車”)積極響應倡議號召,將在訂單確認、交付與驗收、支付與結算、合同期限等關鍵環節落實倡議要求,切實保障供應商權益,穩定供應商預期,增強產業鏈韌性。

作為中央直管的特大型汽車企業,東風汽車將以切實行動踐行央企責任,進一步發揮產業鏈“鏈長”作用,不斷優化產業生態,加強產業技術創新和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建設,共同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上汽

近期,工信部、國資委等國家部委圍繞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促進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2025年9月15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汽車整車企業供應商賬款支付規范倡議》,對整車企業與供應鏈企業采購合同中賬款支付相關內容提出規范倡議。

2025年6月份,上汽集團已正式宣布,將供應商支付賬期統一至60天內,并且不采用商業承兌匯票等增加供應商資金壓力的結算方式。后續上汽集團將繼續積極貫徹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要求,并以切實行動響應《汽車整車企業供應商賬款支付規范倡議》,聚焦訂單確認、交付與驗收、支付與結算、合同期限等關鍵環節,推動上下游企業資金高質高效流轉,為供應鏈協同發展筑牢堅實根基,攜手廣大生態圈伙伴共促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奇瑞

奇瑞集團積極響應中國汽車工業協會9月15日發布的《汽車整車企業供應商賬款支付規范倡議》,承諾在訂單確認、交付與驗收、支付與結算、合同期限等關鍵環節規范合同約定,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要求,構建“整車—零部件”協作共贏的發展生態。

近期,國家相關部委就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促進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一系列部署。奇瑞集團以實際行動貫徹國家部署和行業倡議,自6月份起,以賬期規范化、執行全鏈化、審批數字化、預付款機制化“四大組合拳”,縮短供應商支付平均賬期,并通過創新舉措賦能中小微企業,緩解資金壓力。未來,奇瑞將繼續兌現高效支付,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賽力斯

賽力斯積極響應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汽車整車企業供應商賬款支付規范倡議》。

中國新能源汽車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在全球化背景下,增強汽車產業鏈的韌性和競爭力,確保供應鏈的安全與穩定尤其重要,我們呼吁企業應加強自律,共同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我們愿與行業同仁一起,維護健康綠色的發展環境。

賽力斯致力于產業生態體系共生共贏,共同促進產業良性循環發展,提升整個產業集群的競爭力。

理想

理想汽車積極響應協會倡議和工信部號召,堅決貫徹工信部的指導精神。我們將一如既往履行60天以內支付賬期的承諾,嚴格執行貨物及時驗收、對賬結算等標準,確保合作伙伴安心經營、穩健發展。

我們深知,伙伴的信任與支持,是理想汽車不斷前行的動力。未來,我們將與上下游企業攜手,建立更加穩定、互利共贏的合作關系,共建健康、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汽車產業鏈生態,共享產業發展紅利。

長安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汽車整車企業供應商賬款支付規范倡議》,工信部回應肯定了倡議中關于貨物交付驗收、賬期起計、對賬結算、款項支付等要求。長安汽車踐行央企擔當,高度認同并開展實際行動支持此項規范倡議,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2025年6月10日,長安汽車官方發布公告:將供應商支付賬期統一至60天內,以切實行動踐行央企社會責任,保障中小企業資金高效流轉,助力產業鏈良好協同運行,共同努力,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長安汽車通過創新實施“按交付日起算+十日歸集支付”方案,已經全面兌現60天賬期的承諾,同時探索出一套規范、高效的供應商貨款支付流程。

廣汽

9月15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汽車整車企業供應商賬款支付規范倡議》。廣汽集團積極響應,堅定支持相關倡議的貫徹落實,以實際行動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健康發展。

健康、透明的產業鏈金融秩序是保障汽車產品高安全、高品質和用戶價值的重要基石。自1997年成立以來,廣汽集團始終堅持“不超過60天供應商賬期”的支付原則,至今已嚴格執行28年,以實際行動踐行企業責任,維護供應鏈穩定。廣汽集團已建立起覆蓋訂單下發、驗收入庫、對賬結算到貨款支付的全流程管控體系,并依托數字化平臺實現全過程可視化管理,杜絕任何形式的支付拖延。

買廣汽產品就是買品質,買放心。面向未來,廣汽集團將繼續堅持誠信經營、規范運作,堅守對供應商鄭重承諾,攜手產業鏈上下游伙伴,共建公開透明、協同高效、合作共贏的汽車產業生態,為中國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比亞迪

近期,工信部等國家部委圍繞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促進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9月15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汽車整車企業供應商賬款支付規范倡議》,對整車企業與供應鏈企業采購合同中賬款支付相關內容提出規范倡議。

比亞迪汽車積極響應《供應商賬款支付規范倡議》,貫徹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要求,聚焦訂單確認、交付與驗收、支付與結算、合同期限等關鍵環節,持續通過技術創新與管理優化,攜手上下游伙伴,共同構建比亞迪汽車協作共贏發展生態,推動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附件:

汽車整車企業供應商賬款支付規范倡議

為了推動汽車行業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支持重點車企高質量踐行供應商賬期承諾,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對整車企業與供應商企業采購合同中賬款支付相關內容作如下規范倡議:

一、總體原則

堅持平等、自愿、公正、誠信原則,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規定,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要求,不利用大企業優勢地位侵害供應商利益,致力于構建“整車—零部件”協作共贏發展生態,共同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關鍵環節

(一)訂單確認

甲(整車企業)乙(供應商企業)雙方通過采購訂單確認訂貨日期、零部件名稱及規格、數量、交貨周期等事項,已生效采購訂單如需更改或撤銷,應由雙方協商一致。甲乙雙方通過交貨通知單,約定交貨時間、地點、方式等事項。

(二)交付與驗收

1.乙方應按采購訂單、交貨通知單約定向甲方交貨,交貨前應對貨物完成出廠檢驗,確保貨物無缺陷、包裝等符合甲方要求。

2.甲方應在接收貨物后及時完成驗收(原則上不超過3個工作日),驗收合格即出具驗收單。若發現貨物品種、數量、質量不符合要求,甲方應及時通知乙方,乙方應在指定期限內采取整改、更換或補供措施,由此造成損失的責任認定及賠付事宜,雙方按合同約定處理。

(三)支付與結算

1.甲方支付賬期自乙方交貨并通過甲方驗收合格之日起計算,最長不超過60個自然日(如支付當日遇法定節假日順延)。若乙方為連續性供貨(月度供貨次數2次以上)的非中小企業,經雙方協商,可在一定時間內集中對賬,賬期自雙方對賬日起算;甲方應至少每月進行一次集中對賬,核定自上一對賬日以來驗收合格貨物的數量及對應賬款。

2.如雙方供貨單價暫未達成一致,甲方應按照與乙方最近一次供貨合同單價或開發定點單價計算金額的一定比例先行支付,原則上該比例應不低于80%的供貨合同單價或50%的開發定點單價計算金額。雙方協商確定價格后,按照確定后的供貨單價多退少補。

3.乙方應在甲方收貨并完成驗收后及時向甲方提供規范、可審計的發票,甲方據此支付相應賬款。如乙方未能在約定時間內提供發票,甲方保留順延支付的權利。

4.甲乙雙方協商確定支付方式,鼓勵使用現金(銀行轉賬、電匯等)或銀行承兌匯票支付。如乙方為中小企業,倡導全部采用現金或銀行承兌匯票支付。

(四)合同期限

倡導甲乙雙方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每次簽訂合同的有效期不少于一年。

以上倡議內容為甲乙雙方相關合同條款的一般性要求,其他事項由甲乙雙方依據實際情況另行約定。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2025年9月15日

ABEC 2025

[責任編輯:張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新聞熱線:400-6197-660-1

電池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