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9月30日,由EVTank、海融網(hirohida.com)、電池網(itdcw.com)、伊維經濟研究院、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等聯合發布的2025年度電池新能源行業競爭力品牌榜單正式出爐。該競爭力榜單于ABEC 2014論壇上首次發布,現已連續發布12屆。
“不惟一規模、不惟一產能、不惟一體制”是該榜單多年來堅持的重要評價原則。通過產能情況、產銷數據、客戶結構、財務狀況、盈利能力、綜合口碑、公司信用、產品品質、技術實力、經營機制、媒體披露等多維度指標構建全面的企業競爭力評價模型,并結合專家評定等定性指標最終篩選出各細分領域產業鏈十強企業名單。
2025年度的榜單,研究工作組主要對2025年以來中國國內電池新能源產業鏈,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新能源乘用車及充電樁運營服務企業等八個細分領域,以及鈉電池及固態電池兩條新興技術路線進行了研究與評定,目的主要是從多維度客觀評價產業鏈企業的中長期核心競爭實力,通過數據分析和研究挖掘真正具備長期投資價值的企業,為地方政府、投資機構、產業鏈企業、學術機構等篩選合作對象提供參考。
2025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行業年度競爭力品牌榜單
1、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競爭力品牌:№1
企業簡介:比亞迪(002594)成立于1995年2月,于2003年進軍汽車業務。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研發和推廣的引領者,比亞迪擁有30多個工業園,在國內建立了深圳、長沙、西安、常州、合肥等多個生產基地,國內產能超500萬輛/年,在泰國、匈牙利、巴西等海外市場在建、規劃產能超80萬輛/年。比亞迪旗下新能源品牌包括王朝系列、海洋系列、騰勢、仰望、方程豹,覆蓋了全系列汽車市場。2025年1-8月,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為282.6萬輛,同比增長22%,繼續穩居國產品牌銷量第一。
上榜理由: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領跑者之一,比亞迪通過深度垂直整合新能源車產業鏈,擁有全球領先的電池、電機、電控及車規級半導體等核心技術,具備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及成本把控能力。在產品布局方面,比亞迪不斷完善品牌矩陣,實現從緊湊型轎車到SUV,從六萬元至超百萬元的全車型、全價格覆蓋,全面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在技術積累方面,比亞迪在智能駕駛、三電系統、整車架構等核心領域均取得突破:天神之眼輔助駕駛系統實現了多場景高階功能落地;超級e平臺兆瓦閃充技術實現了“充電5分鐘,續航300公里”;靈鳶車載無人機系統也獲得了歐盟CE認證。在海外市場,2025年上半年比亞迪海外銷量同比激增130%,產品已覆蓋全球112個國家和地區,在意大利、西班牙等多個國家取得新能源銷量第一的成績。在全球化布局方面,比亞迪泰國、巴西工廠已投產運行,匈牙利生產基地預計2025年底投產,本地化生產有助于公司規避貿易壁壘,快速響應本地市場需求。當前盡管比亞迪在國內銷量增速暫時承壓放緩,但是隨著其海外市場拓展以及高端化進程加速,未來比亞迪將繼續穩固其新能源汽車龍頭地位。
2、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競爭力品牌:№2
企業簡介:長安汽車(000625)成立于1996年,在新能源領域布局較早,2009年推出國內首輛純電汽車長安奔奔Mini EV,2017年成立新能源事業部,發布 “香格里拉計劃”,宣布將投入1000億元新能源汽車資金向新能源領域全面加速轉型。目前長安汽車擁有深藍、阿維塔、啟源三大新能源品牌,2025年1-8月,長安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58.2萬輛,同比增長58.4%。
上榜理由:長安汽車自新能源轉型以來,不斷豐富產品布局,公司純電動及插電混動產品覆蓋低、中、高端市場,技術也不斷升級,最新推出的新藍鯨動力方案可實現插混、增程可自由切換。公司不斷完善產業布局,不僅掌握新能源“大三電”等核心技術,同時參股設立電池回收合資公司實現退役電池回收循環利用產業布局。公司穩步推進全球化戰略,泰國、越南等海外基地投產,并計劃在東南亞、中南美、中東非等市場投放多款新能源車型。在技術儲備方面,公司過去十年累計投入超1100億元研發費用,建成行業唯一的“智能汽車安全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掌握超腦中央計算平臺、以太環網通信等關鍵技術。在智能化方面,公司入股華為引望,發布智能品牌“諸葛智能”加速品牌智能化升級,整體競爭力在智能化加持下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3、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競爭力品牌:№3
企業簡介:賽力斯集團前身為2007年成立的重慶小康汽車,2012年小康汽車開始布局新能源,成立子品牌金康新能源,2019年小康與華為達成合作,根據協議,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開展合作。2021年,公司與華為推出全新高端智慧汽車品牌AITO,并發布首款車型問界M5,2022年小康股份正式更名賽力斯(601127)。目前賽力斯旗下品牌包括AITO問界、東風小康、風光、瑞馳、藍電,在重慶擁有三座汽車智慧工廠,現有產能45萬輛/年,規劃產能超130萬輛/年。2025年1-8月,賽力斯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26萬輛,同比下滑6.9%。
上榜理由:賽力斯自2014年成立新能源汽車研究院以來,持續加大在新能源領域的研發投入,依托華為智能駕駛、云計算加持,在智能駕駛領域飛速發展,在多個領域實現了業內的領先水平。推動魔方技術平臺、超級增程等技術落地,為后續產品迭代提供支撐。在產品形象方面,高端車型問界M8、M9熱銷,初步確立了高端品牌形象,品牌溢價能力較強。隨著賽力斯和華為進一步深入合作,通過精準把握市場需求,推出技術性能和用戶體驗領先的產品,賽力斯有望鞏固自身在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領先地位并繼續拓展市場份額。但同時華為與奇瑞、北汽等車企合作擴大,可能稀釋賽力斯的“獨家優勢”,需持續深化合作以保持技術領先。
4、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競爭力品牌:№4
企業簡介:吉利控股集團始建于1986年,于1997年進入汽車行業。自2017年起吉利汽車進入了智能電動化發展期,推出星越汽車并加大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研發投入,目前旗下擁有銀河、極氪、領克、極星、蓮花跑車等新能源汽車品牌。2025年1-8月,吉利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156.3萬輛,同比增長57%。
上榜理由:吉利汽車的新能源轉型步伐堅定且迅速,持續進行技術創新,陸續發布純電平臺浩瀚架構SEA、神盾金磚電池以及中國首款自研的車規級7nm智能座艙芯片“龍鷹一號”。同時憑借強大的資本版圖加速布局海外市場,目前吉利的資本市場版圖已有包括吉利汽車、錢江摩托、漢馬科技、曹操出行、路特斯科技、極星汽車、億咖通科技和沃爾沃汽車在內的多家上市公司,在歐洲、東南亞等市場出口增長顯著。多品牌協同發展,銀河、極氪、領克三大品牌覆蓋不同細分市場,形成“全價位覆蓋+技術共享”的戰略布局,銀河品牌聚焦主流市場,極氪品牌定位豪華智能純電,領克品牌主打高端混動。其中銀河品牌表現突出,2025年上半年銷量同比增長232%,主力車型吉利星愿憑借高性價比和精準定位,超越比亞迪海鷗成為A0級純電市場銷量冠軍。吉利汽車在銷量、技術、全球化、產品和盈利等方面均取得顯著成果,展現出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和發展潛力,未來有望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鞏固行業領先地位,并實現進一步突破。
5、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競爭力品牌:№5
企業簡介:零跑汽車(09863.HK)成立于2015年,2017年發布首款量產車型S01,2022年在港交所上市,零跑汽車目前構建了T、C、B三大產品系列,覆蓋從入門級微型車到中高端SUV的細分市場,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品矩陣。浙江金華工廠現有產能50萬輛/年,錢塘工廠規劃產能40萬輛/年。2025年1-8月,零跑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32.9萬輛,同比增長136%。
上榜理由:自從成立以來,?零跑汽車始終堅持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掌握整車架構、電池、電驅、智能駕駛等核心技術,自研比例超65%,通過CTC 2.0電池技術、800V高壓平臺、AR-HUD等創新技術不斷提升產品競爭力,打造強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實現“高品價比”。隨著零跑與Stellantis集團的合作的推進,全球化部署也不斷加快,2025年上半年出口超2萬輛,穩居新勢力出海榜首,計劃2026年建立歐洲本土化生產基地,推動業績再上一個新臺階。零跑汽車憑借全域自研技術、精準產品定位、全球化布局及高效運營,新能源汽車業務呈現強勁發展態勢,未來有望躋身行業頭部企業。?
6、小米汽車有限公司
競爭力品牌:№6
企業簡介:小米汽車成立于2021年,是小米集團負責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的全資子公司,2024年3月首款車型小米SU7正式上市。小米汽車目前在北京經開區已建成15萬輛/年整車工廠,二期工廠預計2025年竣工,規劃年產能30萬輛。2025年1-8月,小米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21萬輛。
上榜理由:盡管2021年小米才宣布正式進軍智能電動汽車領域,但早在2014年小米集團就開始通過投資整車、三電、智能駕駛及零部件等多家公司,提前布局。目前小米已經實現了對汽車產業的較為全面的布局,上游覆蓋材料、半導體,中游覆蓋零部件及智能駕駛等關鍵領域,下游布局了物流配送、出行服務、汽車交易、車險維修等行業,通過全方位布局,小米實現資源共享,確保產業鏈持續、穩定、有效運轉。2025年上半年小米SU7銷量達15.6萬輛,市占率躍升至國內B+級純電轎車市場榜首。第二款產品YU7上市后訂單火爆,開售18小時鎖單突破24萬輛,全年銷量有望達40萬輛,站穩高端新能源市場第一梯隊。總體而言隨著產品矩陣逐步完善, 小米汽車憑借技術、生態和品牌優勢,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取得了顯著成績,未來有望持續增長,但需應對產能、競爭和供應鏈等挑戰。
7、北京車和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競爭力品牌:№7
企業簡介:理想汽車(LI/02015.HK)是國內知名造車新勢力之一,成立于2015年,主打豪華智能電動汽車市場,2019年量產首款車型理想ONE,2020年和2021年分別在美國和中國香港兩地上市。目前理想汽車主要車型有增程混動L系列、高壓純電i系列及MEGA,在常州和北京設有生產基地,現有產能60萬輛/年。2025年1-8月,理想汽車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28.8萬輛,同比下滑8.6%。
上榜理由:理想汽車作為成功實現增程式電動汽車商業化的先鋒,通過差異化布局增程式解決了純電汽車的里程焦慮,提供可媲美燃油車的便利能源補充體驗。公司產品戰略聚焦20萬元以上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產品圍繞家庭用戶的實際需求設計,以大空間、長續航和智能化配置滿足了消費者對于舒適出行的需求,將家用車的舒適、便捷做到極致,開創了中國汽車“冰箱彩電大沙發”時代。2025年上半年理想在中高端SUV市場超越BBA等豪華品牌,位居銷量第一。但隨著增程混動車型成為市場競爭的熱點,主流車企均開始在增程混動技術路線上加大新車投放力度,對理想汽車的增程優勢形成競爭壓力,同時在純電路線上,由于產品定價和營銷策略不夠清晰,理想MEGA和i8兩款新品也未能達到市場預期。盡管當前理想汽車出現銷量下滑,新品遇冷的困局,但公司現金儲備充足,為技術研發與全球化提供了充足緩沖,未來隨著產品策略的調整以及智能化布局的完善,理想汽車仍將保持在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領先地位。
8、廣州小鵬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競爭力品牌:№8
企業簡介:小鵬汽車(XPEV/09868.HK)成立于2015年7月,是智能電動汽車設計及制造商,也是融合前沿互聯網和人工智能創新的科技公司。目前,小鵬汽車新能源車型主要包括轎車P系列,SUV G系列,MPV X系列。2025年1-8月,小鵬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27.2萬輛,同比增長252%。
上榜理由:小鵬汽車定位為“國產特斯拉”,是中國唯一、全球唯二的自動輔助駕駛軟件全棧自研量產車企。目前,小鵬汽車智駕技術處于行業第一梯隊,Xmart OS智能操作系統、XPilot輔助駕駛系統已然成為其核心競爭力,2025年計劃實現百公里接管一次。在成本控制方面,通過扶搖架構平臺化造車,零部件通用化率達80%,研發費用率和銷售費用率持續下降。同時小鵬也持續完善高壓快充生態,全國已建成超1200座S4超充站,核心城市實現“10分鐘滿電”,充電效率較傳統400V技術提升230%。在戰略合作方面,小鵬汽車與大眾達成技術框架協議,并增資約7億美元收購小鵬汽車約4.99%的股權,雙方計劃共同開發兩款面向中型車市場的電動化車型,并預計2026年上市。通過與大眾的強強聯手,小鵬汽車在未來有望迎來新發展機遇。
9、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競爭力品牌:№9
企業簡介:上汽通用五菱成立于2002年,是由上汽集團、通用汽車和廣西汽車集團建立的合資公司。自2014年開始,上汽通用五菱著力打造全球小型純電動平臺,重點發力小型新能源汽車市場,目前旗下擁有兩大新能源乘用車品牌:五菱銀標、寶駿,在柳州、印尼建有乘用車生產基地。2025年1-8月,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42.8萬輛,同比增長40%。
上榜理由:依托小型電動車架構GSEV平臺,上汽通用五菱推出宏光MiniEV,自上市以來長期穩居全球微型電動車榜首,占據A00級最大市場份額。但隨著微型車市場的逐步飽和,依靠單一爆品維持市場的策略已難以為繼,上汽通用五菱積極轉型謀變,布局繽果、星光兩大子品牌,覆蓋A00級至B級車市場,形成完整產品矩陣。上汽通用五菱產品以高性價比著稱,通過成本控制和供應鏈優化,保持價格競爭力,吸引經濟型用戶。同時積極營銷創新:延續“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品牌理念,通過跨界合作迪士尼、草莓熊等IP聯名、社交媒體營銷等,強化年輕化、潮流化品牌形象,提升市場關注度。總體而言,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汽車業務在銷量、市場策略等方面表現突出,實現了從傳統車企向新能源車企的轉型,未來需在品牌高端化、智能化升級和海外市場拓展等方面持續發力,以鞏固行業地位。
10、上海蔚來汽車有限公司
競爭力品牌:№10
企業簡介:蔚來汽車(NIO/09866.HK)成立于2014年,以高端智能電動汽車為市場定位,致力于通過技術創新為用戶創造愉悅的生活方式,2018年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目前,蔚來汽車擁有NIO蔚來、ONVO樂道、firefly螢火蟲三大品牌,已經推出了多款電動汽車,包括ET、ES、EC、L系列,覆蓋SUV和轎車市場,產品涵蓋城市越野、無人駕駛、動力型跑車等多個領域。目前蔚來在合肥、無錫兩地建有生產基地,現有產能40萬輛/年。2025年1-8月,蔚來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16.6萬輛,同比增長30%。
上榜理由:蔚來通過蔚來、樂道、螢火蟲三大品牌覆蓋15-80萬元價格帶,滿足不同消費群體需求,從聚焦中高端市場逐漸轉為“自上而下”的市場定位,不僅有利于蔚來確立品牌效應,同時能降低中低端車型市場的開拓難度。同時換電模式仍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之一,蔚來自研電驅和電池技術,差異化布局換電模式,提高用戶加電便利性增強品牌吸引力,目前蔚來已建成超3500座換電站,完成全國高速換電網絡布局,同時與寧德時代合作推動“巧克力標準”兼容第三方車型,單個換電站服務車型將從12款增至25款以上,利用率提升30%。隨著電動車市場競爭的加劇,蔚來的基礎設施戰無疑將成為其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