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動汽車、儲能、消費市場的帶動下,到2030年全球鋰電池出貨量將達到5.1TWh,其中中國占有70%的市場份額,固態電池出貨量也將達到614GWh,鋰電池配套材料市場也將隨鋰電池協同發展。

2025遂寧國際鋰電產業大會現場

2025遂寧國際鋰電產業大會現場

電池百人會-電池網9月19日訊(林音 四川遂寧 圖文直播)9月18日-20日,“2025遂寧國際鋰電產業大會”在四川遂寧召開。本屆大會以“鋰向新質 智勝未來”為主題,聚焦鋰礦資源、液態鋰電池、固態電池、鈉電池、儲能等熱點賽道和話題,特邀中國、俄羅斯、印度、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海內外大咖精彩分享,特設新品技術展示、供需資源對接、產業基金專題對接、園區參觀等環節,匯聚行業知名院士、專家、產業鏈上市公司、專精特新企業、國內外投資機構等400+各界人士,共同探索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推動上下游供需共振,促進產業創新升級。

伊維經濟研究院院長 吳輝

伊維經濟研究院院長 吳輝

“鋰電產業全球布局經歷了‘日企主導中韓萌芽——中日韓三足鼎立——中國崛起,全球份額躍升——中國出海,多極博弈’四個階段,現在正處于全球化競爭期。”19日上午,伊維經濟研究院院長吳輝在2025遂寧國際鋰電產業大會上現場發布《全球鋰電產業鏈地圖白皮書(2025年)》。白皮書通過產業鏈地圖直觀呈現,全球鋰電產業已形成中國主導、多極協同的分布格局,不同區域依托資源稟賦與政策導向形成差異化發展路徑。

全球布局:中國主導下的區域特色與分工差異

從全球來看,鋰電產業已形成多極化競爭格局。中國憑借完整產業鏈與規模化優勢主導全球市場;美國政策驅動本土化供應鏈建設,但面臨成本與人才挑戰;歐洲法規推動綠色轉型,中企通過建廠加速布局,本土產能仍難以滿足需求;日韓以技術積淀見長,聚焦高端材料與固態電池創新;東南亞憑借資源與低成本優勢,逐漸承接全球鋰電中游制造環節轉移。

其中,中國方面,鋰電產業鏈已形成“區域集聚,多點開花”的區域發展格局。東部地區經濟實力較強,工業基礎雄厚,營商環境優良,鋰電下游產業規模發達,鋰電產業鏈布局完善,其中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省份鋰電產業鏈集聚度較高。中西部地區依托鋰資源優勢和產業要素成本優勢,承接鋰電產業梯度轉移,其中四川、江西、貴州、云南、廣西等省份鋰電產業鏈集聚度較高。

另外,吳輝還補充介紹了我國鋰電產業發展的8大重點城市:福建寧德、江蘇常州、湖南長沙、四川遂寧、江西宜春、四川宜賓、湖北荊門、貴州貴陽,它們在產業鏈各環節均展現出了強勁的發展動能。

其中,大會所在地四川遂寧位于四川省中部,鋰電產業在材料、電芯、終端應用等環節配套成熟,已逐步構建起“鋰資源開發一材料制造一電池生產—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產業集群,成功打造西南最大鋰電材料集散地,成為國內鋰電產業鏈最完善的集中發展區之一。目前,四川遂寧聚集了天齊鋰業、盛新鋰能、四川裕能、蜂巢能源等企業。

海外區域:政策驅動與技術突圍并行

美國方面,目前以日韓和本土電池企業為主,材料主要依靠海外進口,隨著本土電池產業的不斷擴大,配套材料產業逐漸形成,但仍難滿足本土電池需求。按照目前建成和在建項目而言,美國鋰電產業密集分布于以制造業為主的東部地區。從布局企業國別而言,日韓企業主導,本土企業起量,中國企業受限,尤其在當前特朗普執政背景下,政治風險加大,部分中企在美項目暫停,加之特朗普對傳統能源的支持,愈加使美國鋰電產業的完善受阻。

歐洲方面,目前整體鋰電產業較為薄弱,但堅持綠色低碳和電動化轉型,在建及規劃項目眾多;歐洲致力于本地產業鏈構建,以Northvolt為代表的當地企業積極布局,但受資金、供應鏈及技術限制,歐洲市場仍主要被中日韓三國企業占據(份額超過90%)。

日韓方面,日本技術實力雄厚,在電池材料及固態電池等領域處于領先地位,但本土產能擴張相對保守,市場增長緩慢。韓國以三星SDI、LGES、SK On三大巨頭為主導,重點發展高鎳三元等高能量密度技術,憑借強大的量產能力和全球化布局占據全球鋰電市場重要份額。目前日韓企業共同主導海外高端動力電池市場。

東南亞方面,東南亞鋰電產業近年來發展迅猛,在電池材料、電池制造、新能源汽車等核心領域加速布局,主要得益于其豐富的礦產資源、較低的人力成本以及政策支持。目前東南亞鋰電產業和技術仍主要依靠中國企業投資建設(份額超過70%),本土企業以合資等形式參與。

未來趨勢:全球化與技術升級雙輪驅動產業變革

從全球區域布局的演變趨勢來看,白皮書數據顯示,當前鋰電產業呈現四大發展特征:中國企業加速推進全球化布局,憑借產業鏈優勢拓展海外市場;美國受政策限制影響,供應鏈面臨調整與重構;歐洲正加快本土化供應鏈建設,以提升產業韌性;同時,東南亞等其他地區依托資源與成本優勢,成為新興增長極并加速崛起。

與此同時,白皮書對鋰電產業鏈的技術演進與規模擴張同樣給予重點關注,并從四個維度給出相應預判:

固態電池產業化提速:2024年半固態電池出貨量邁入GWh量級,應用領域從高端消費、無人車等特殊應用領域開始滲透,乘用車裝車試驗也已進行;全固態電池規劃的產業化節點從2030年提前至2027年,部分企業已著手全固態電池產線設計工作,標志著全固態電池即將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

根據EVTank的數據,預計到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的出貨量將達到614GWh,其中全固態電池占比接近30%。

電池材料體系迭代升級:電池的升級離不開材料的迭代:正極三元材料向高鎳、富鋰錳基迭代;磷酸鐵鋰正極迭代到第4代、5代產品;負極材料從石墨-硅基-鋰金屬的方向升級;隔膜從傳統隔膜向涂覆隔膜,再到固態電池的無隔膜發展;液態電解液向高安全、高倍率、快充方向發展;固態電解質四種路線同步發展,為適配性能更好的固態電池,相關技術通過摻雜、復合等方式在不斷改進;其他材料如粘結劑從油溶性(如PVDF)向環境友好性高的水溶性(PAA、PTFE)粘結劑過渡。

制造工藝與設備智能化:鋰電制造與工藝智能化是龐大產業規模的有效支撐,也是降本的關鍵,通過數字化管理、人工智能(AI)、物聯網(IoT)等先進技術,全面提升鋰電產業的研發與制造效率、生產安全和生產質量。

鋰電產業鏈各環節發展規模預測:在電動汽車、儲能、消費市場的帶動下,到2030年全球鋰電池出貨量將達到5.1TWh,其中中國占有70%的市場份額,固態電池出貨量也將達到614GWh,鋰電池配套材料市場也將隨鋰電池協同發展。

(以上觀點根據論壇現場速記整理,未經發言者本人審閱。)

ABEC 2025

[責任編輯:張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新聞熱線:400-6197-660-1

電池網微信